项目行动计划
|
||
序号
|
内容
|
|
1
|
准备工作:
在原有项目组成员的基础上招募社会工作专业新的志愿者(西南民大社工专业大二学生为主)。改进和完善计划、再次明确人员及分工,与当地相关机构、第一、二期项目组及相关个人进一步加深关系,完成项目的工作转接。保证项目的连续性。
|
|
2
|
项目培训:
每月联系项目督导对团队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相关专业培训。
|
|
3
|
家访:
做好对已结案案主(15)的回访和未结案案主(10)的继续跟进,寻找新案主(15)(有特殊需要帮助)并对其家庭进行家庭访谈,加深对孩子及其家庭情况的了解,以协助项目活动的开展及相关评估。
|
|
4
|
个案:
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,与案主共同探讨其问题和需要,制定成长计划。给予其支持、鼓励,引导和陪伴其“找到方向、展现自我”,完成“助人自助”。
|
|
5
|
小组:
在原来小组成员的基础上,招募新成员。开展系统的小组活动,通过小组中的互动与分享引导小组成员达成小组目标。使服务对象更加积极、乐观、勇敢地面对生活,亦引导健全孩子支持、帮助残障、特殊家庭儿童,建立良好的朋辈支持系统。小组工作的开展也为之后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。
|
|
6
|
社区活动:
联系相关机构,共同开展的一些公共活动,包括:春游及野餐、探访社区老人、缤纷暑期素质拓展训练营、成都-洛带古城两日游等。旨在带动和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,让他们敢于挑战自我,展示自我,憧憬美好的未来。同时,将关怀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理念灌输到社区居民的内心,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协助服务对象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。
|
|
7
|
评估和总结:
每月进行两次总结和分享并向相关机构汇报工作。
|
|
8
|
项目总结和评估:
邀请NGO备灾中心、专业督导、及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评估并自我自我总结和评估及向上汇报。
|
|
9
|
备注:
整个项目中,家访、小组、个案、社区活动是相互影响的,所以有时会交替进行,有时又需同时进行,以便能相互促进,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。
|
|
项目活动时间表
|
|||
序号
|
行动日期
|
行动大致内容及目的
|
|
1
|
2010年11月
|
|
|
2
|
2010年12月
|
|
|
3
|
2011年1月
|
|
|
4
|
2011年3月
|
|
|
5
|
2011年4月
|
|
|
6
|
2011年5月
|
|
|
7
|
2011年6月
|
|
|
8
|
2011年7月
|
|
|
9
|
2010年8月
|
开展第四次社区活动;
|
|
项目管理及执行团队信息
|
||
姓 名
|
项目中担任职务
|
简 介
|
袁阳
|
项目督导
|
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、社会学专家、研究员。
|
廖正涛
|
项目督导
|
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系副主任。
|
李戈
|
项目督导
|
海外华人理事会总监、资深临床社工
|
庞志成
|
项目督导
|
香港土房子创会总监、资深社会工作者。
|
李德诚
|
项目督导
|
香港土房子工作人员、社会工作者
|
申庆东
|
项目管理
|
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三年级学生; 参与09—10年第一二期洛水残障儿童康复项目。
|
王静
|
事务管理
|
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三年级学生;10年第二期洛水残障儿童康复项目;09—10年成都德康精神病院实习。
|
宁小卫
|
财务管理
|
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三年级学生;10年第二期洛水残障儿童康复项目;09—10年德康精神病院实习。
|
杨雪
|
资金管理
|
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三年级学生;10年第二期洛水残障儿童康复项目;09年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社区实习;德康精神病院实习。
|
孙佳
|
人员管理
|
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三年级学生;10年第二期洛水残障儿童康复项目;09年参与双流青少年空间服务。
|
李润田
|
小组负责人
|
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三年级学生;10年第二期洛水残障儿童康复项目;德康精神病院实习;09年成都救助管理中心实习。
|
康秀
|
个案负责人
|
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三年级学生;10年第二期洛水残障儿童康复项目;德康精神病院实习;成都市洗面桥社区。
|
张燕云
|
社区活动负责人
|
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三年级学生;10年第二期洛水残障儿童康复项目;09年彭州桥楼村土房子项目。
|
刘林霜
|
家访负责人
|
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三年级学生;10年第一期洛水残障儿童康复项目;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。
|